博客年龄:17年6个月
访问:?
文章:359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名不扬 ; 职业:功未就; 年龄:期盼退休 位置:希望被人遗忘;个性介绍:用身力行 用爱包容 用心感受 用脑思考 用道德作证 (文字均为原创,转载请注明。)

走进西股 漫步清秋

分类:散文
2017-11-03 20:55 阅读(?)评论(0)


 

     每一个有故事的村庄,必定有一棵老祖宗辈的大树呵护。

   这棵是松柏,年龄2600余岁,茁壮于崖,不蔓不枝,高纵入云,冠可蔽日,成年男子拥揽,两手不能至。

    智者以此为界限,崖左下有泉,崖右上建庙。两者间修葺石板阶梯相连。且不说树的古老,单从被行人打磨得光滑如镜面的石阶来看,就知岁月的长久,来往的络绎不绝。

泉有三孔,两孔顶为石拱形,一孔为方形,不论哪种设计,都巧妙地避开了雨季山水对泉水的污染,终年不竭,水质清冽。虽然泉泉间距不过数米,据说水质迥异,没有好坏区分,只有矿物质丰盈程度之别。尤其是方顶的泉水,上面修建一小石屋,里面供奉“士大夫塑像”,据说此泉包治百病。

泉水左边有几处仿古建筑的庭院,院前院后或银杏焦黄,或红叶璀璨;或端庄于一角,或傲视于崖边,或穿越屋檐角翘望。不忍践踏满地的金黄,在空白处清浅着走过,认真阅读每一块石碑,终找到一个美丽的传说:明朝年间,一书生进京赶考,行至此地,人困马乏,饥渴难耐,遂许下心愿,如天赐一泉,待功成名就,定修庙立牌。没想到刚许完愿,竟真从地下冒出一泉。后来金榜题名,日渐忘记此事,直到再经此地,再遇困境,才悔悟曾许誓结愿。当时寒冬腊月,水都结冰,便以酒代水和泥,修建此地。

拾阶而上,庙宇与柏树相互映射,阳光透过层叠的枝叶,温润着鳞次栉比的庙宇檐角,一些不知名的脊兽在神韵中安详。庙宇院内西墙借石崖而居,正中维护着光绪时期的碑石,字迹模糊,才疏学浅,不敢辨认,但从石质和外貌来看,断比泉边庭院间的要久远。

秋天的空气是清爽的,只是来到室外,便可心旷神怡,何况在这静山碧水间。于是,同行的人兴奋了,或三五成群,或谈笑风生,或长短焦“捕”风“捉”影。醇厚如这片土地的村长陪着我们一路向上,粒数家珍:“明中期建村,三面环山,是一个尽头村,春天梨花、杏花、银翘烂漫,秋天红叶、银杏、柿树争鸣,四季泉水长流,2014年就被入选山东省第一批古村落......

顺着村长灼灼的目光,放眼望去:三面山脉起伏绵延,山顶松柏翠绿,山间红叶片状胶着为基色背景,散在的绿色未完全隐退的百年梨树,大自然挥毫泼墨时滴漏了一滴藤黄似的银杏树,遒劲黢黑枝干上点状红晕悬挂的柿树,成丛雾絮状飘摇着的芦苇丛相映成趣......一幅油画赫然而生。轻风吹过,“索索”“嗖嗖”万物细语,天地共舞。

这里的人们是智慧的。敬重滋润着这片土地的清泉,所有的建筑位置都低于泉水。夏季雨水丰盈时,泉水一路向下,流经石屋、石墙、石板路、石拱桥,流经几处清朝的老房子、大门楼和影壁墙.......见证并娓娓诉说着一路走来历史的精彩。

这里的人们是勤劳的。早早的拿出自家里的黄橙橙的梨儿,红彤彤的柿子,清脆新鲜带樱的萝卜,翠绿肥满的豆角.....放在门口,供游人选择。

这里的人们是质朴的。买几个萝卜,舍不得翠绿晶莹的叶子,便让大娘一起称,最后的零钱她却无论如何推却不要。

走出山涧,遥望古村。

记住这里吧,泉叫神赐灵泉,村叫西股村,皆在淄川境内。

 

 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